患者双手僵硬、关节隐隐作痛甚至畸形,侵犯全身各个系统的组织和器官,这个可怕的疾病就是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它是以手足小关节慢性炎症、骨质破坏受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疾病。发病高峰年龄为45~60岁,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我国RA发病率0.42%,总患病人群约500万,男女比例约1:4。类风湿关节炎致残率高、病程长、患者关节结构破坏一旦发生基本不可逆,早期鉴别诊断是关键。
典型表现为关节炎,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可以伴活动受限,晨僵长达 1 h 以上。长病程患者可以发生关节畸形,严重者关节周围肌肉逐渐萎缩导致功能进一步丧失、生活不能自理。
类风湿关节炎(RA)还可累及关节以外的内脏器官,表现为肺间质病变、类风湿结节、皮肤溃疡及神经系统、心脏、眼部病变等,亦常继发干燥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等,这些表现往往与RA控制不佳有关。
类风湿关节炎虽然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受不同环境和生活方式影响。寒冷和潮湿的环境可能会加重病情,有研究发现适度的日照可以降低患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在阳光充足且湿度较低的环境下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的恢复。RA多发城市有吉林、辽宁、广东等地。
类风湿因子(RF)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血清中发现,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近年的研究表明,RF与临床表现和关节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是损伤指标中最强有力的预后因子,其他自身抗体不能取代RF在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地位。RF的滴度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呈正相关,持续高浓度RF提示疾病活动、易发生骨侵袭,但类风湿因子并非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抗体,应结合临床全面分析,对其意义作出综合判断。
抗 CCP 抗体是以合成的环瓜氨酸肽为抗原的自身抗体,它是由 RA 患者的 B 淋巴细胞自发泌,其它疾病患者和正常人群并不自发分泌抗 CCP 抗体,因此对 RA 诊断有着较高的特异性。抗 CCP 抗体对R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可出现在疾病的早期及 RF阴性的患者体内。因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十分可行,可有效弥补类风湿因子特异度差等缺陷,有助于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率。
链球菌溶血素“O”是当人体感染A族溶血性链球菌后,B淋巴细胞便会在链球菌溶血素“O”的刺激下分泌相应的抗体,具有很强的抗原性。ASO水平升高可能提示风湿热病、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等疾病。用于检测风湿病是否在活动期的试验,期间60%~80%可增高。
抗 RA33抗体是一种分子量为33KD的胞核蛋白抗体,其参与核蛋白剪接体的形成,能与RA患者的自身抗体反应,现国内外已公认抗RA33抗体的血清学检测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RA33弥补了RF特异性低的不足,同时,可降低漏诊率,三种抗体重复性和稳定性都较好,且可出现在疾病的早期,所以是诊断RA的有效的指标。
CRP即C反应蛋白,是指在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在血浆中急剧上升的、由肝细胞合成的蛋白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时CRP一般轻度或中度增高,急性风湿热活动期CRP可非常明显增高。CRP的上升速度、幅度、持续时间等与组织损伤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MMP 家族是一类结构相似,能降解细胞外基质的内肽酶统称,其中MMP3亚型主要由关节滑膜细胞、软骨细胞产生,直接参与软骨胶原蛋白降解,是RA骨关节破坏的重要因子”。有研究证实RA关节滑膜及血清中MMP3水平与骨关节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血清MMP3指标单独应用诊断 RA效能不及CCP抗体和RF,但在CCP抗体阴性 RA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MMP3不仅是 CCP抗体阴性 RA的有效诊断指标,也是评估疾病活动状态、预测预后的有效指标,常规临床应用有助于RA患者个性化医疗管理。
鸿宇泰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及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产品,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与进口检测试剂比对,相关性好。